民族魂

民族魂
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!

龟蛇吟

更新时间:2021-08-23 16:00:49点击:

龟蛇古灵物,向如俗所称。

龟灼卜先知,蛇起兆战争。

我来江汉浒,数载与君邻。

朝上抱冰堂,暮宿紫阳亭。

邦国亦委瘁,贫困辱苍生。

哀鸿满泽国,郑侠实怆神。

视天若梦梦,龟蛇何昏沉。

谁知超群力,于今竟无闻。

念兹将去汝,适彼海之垠。

【作者简介】

林育南(1898~1931)湖北黄岗人。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。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历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、团中央书记、全国总工会执委兼秘书长。参与领导上海工人运动和五卅工人大罢工。第五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,中共沪东区委书记。1929年底在上海主持召开全国第五次劳动大会,为恢复工人运动作出了贡献。1930年任全国苏维埃中央准备委员会秘书长。1931年1月17日在东方旅社被捕。2月7日牺牲于龙华。

【注释】

1、龟——龟山。古名翼际山。一称鲁山,大别山。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城东北。东滨长江,北临汉江,和武昌蛇山隔江对峙。

2、蛇——蛇山。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中。因山形蜿蜒如蛇而得名。

3、卜——古人用龟甲占卜。卜时灼龟甲,视其裂纹以判吉凶。

4、委——通“萎”,植物枯槁。这里指国家衰败。

5、瘁——毁坏。

6、哀鸿——《诗·小雅·鸿雁》:“鸿雁于飞,哀鸣嗷嗷”。后用哀鸿形容流离失所得灾民。

7、郑侠——北宋福州福清人。治平进士。少时以苦学为王安石所重,后监安上门,反对新法。借旱灾的机会,绘流民图献给宋神宗,把灾民疾苦,归咎新法。

【赏析】

肝胆惟余海天知

林育南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。辛亥革命爆发后,林育南为革命的潮流所鼓舞,与同学一同积极参加民主共和思想的宣传。但不久,袁世凯的窃国使刚刚呼吸了几天的民主空气窒息了。中国重新陷入了黑暗的深渊,也给林育南带来了深深的忧虑和惆怅。于是他奔赴武汉去寻找革命的真理。在武昌他进入了当时新思潮中心的中华大学学习。并很快投入了这个时代的革命洪流。在武昌他和恽代英等一起领导了武汉的五四爱国运动,并且和其他同志一同组织进步社团、创办进步刊物,积极从事新思想、新文化的宣传和研究,探寻着救国救民的道路。他们还创办了书店和工厂,希望避免用革命手段,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。想通过发展教育、实业、积累为社会服务的大资本,从经济方面压服资产阶级,使全世界变为“社会主义的天国”。然而他们所创办的书店、工厂的失败,使他们这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变为了泡影。林育南又陷入了新的困惑之中。目睹黑暗的社会现状和在困苦中挣扎的人民,他苦闷、彷徨,最终决定离开武汉去寻找一条真正的救国之道。

这首诗作于他离开武汉进入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学习之前。

第一、二句“龟蛇古灵物,向如俗所称。龟灼卜先知,蛇起兆战争。”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对龟蛇这两种古代灵物的推崇和迷信,实际上是借此二物来比喻武昌这个地方。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新思潮中心所寄予的很高的期望。接着诗人对自己在武昌多年来的生活作了回顾。“我来江汉浒,数载与君邻。朝上抱冰堂,暮宿紫阳亭。”诗人来到武昌后一直非常刻苦,希望能通过学习知识来开阔思想,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。然而“邦国亦委瘁,贫困辱苍生。哀鸿满泽国,郑侠实怆神。”尽管诗人和许多民主之士纷纷在努力,却始终没有找到解救中国的正确方法,只能眼看着国家衰败,人民涂炭。诗人在这里似戏谑地写道:“郑侠实怆神”,实际上也是诗人在自嘲,真实地流露出他心中的无奈与困惑。无奈之余,他将自己的这种困惑和怨愤迁怒于“天”,迁怒于“龟蛇”。“视天若梦梦,龟蛇何昏沉。谁知超群力,于今竟无闻。”诗人其实是以“天”、“龟蛇”来影射当时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和丑恶的社会现状。诗人心中有满腔的不平和愤怨,他渴望能救国于危难,救民于水火。忧心如焚,却无以为计。通过不断的摸索、尝试,诗人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和失败。他从期待、失望转为抱怨,最后终于醒悟。“念兹将去汝,适彼海之垠”他决定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,去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,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。

此诗从字面上看似乎言浅意明,但细细品读却于平淡中隐藏着奇崛。在整首诗中,诗人紧扣题目,以龟蛇作巧妙的比喻,用工整的词句,形象地写出了当时自己所处的情形和自己思想变化的过程,尽情抒发了内心的苦闷。全诗始终隐含着诗人因报国无计,壮志难酬焦虑而郁愤的情绪。然而最后一句诗作者却及时收笔,犹如穿出柳暗遇花明,将沉闷,抑郁的气氛一扫而清。整首诗的格调没有沉溺与低弥和消极之中,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广阔而充满生机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