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族魂

民族魂
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!

林江烈士传略

更新时间:2022-05-16 11:34:20点击:

林江烈士传略

钧天 芳仁

茫茫苍天,寒风凛冽。1942年冬,日本华北派遣军最高司令官岗村宁次由北平飞抵烟台,亲自策划和纠集15000名日伪军,对我胶东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“扫荡”,在制造了灭绝人寰的“马石山惨案”、“崂山惨案”和“雷山惨案”之后,又把最后一道网圈拢往大泽山区。在这场殊死的反“扫荡”战斗中,年仅24岁的山东青联常委、胶东区党委青委书记、胶东青联主任、胶东青抗先总队部总队长、胶东青救会主任林江壮烈殉国。

林江,原名丛祺滋,1918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宋村镇下徐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里,父亲是共产党员,从事地下工作,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我胶东区东海参议长。林江在父亲的影响和教育下,从青少年时期,便萌发了进步思想。

1931年,林江毕业于文登高等小学,之后,又考入文登中学。就在这时,发生了震惊中外的“九一八”事变,我东北大地沦于日寇铁蹄之下。日寇的侵略和蒋介石集团的不抵抗政策,像阴云一样压在全中国人民头上。严酷的现实激起了广大青年的无比愤慨,强烈要求“停止内战,一致对外”。同时,也激发了在文华中学读书的林江的爱国之心。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,关心时局的变化,对鲁迅的《呐喊》、《彷徨》,高尔基的《母亲》等作品爱不释手,这些著作给林江以新的启迪。

1934年,林江临近初中毕业时,和他一起长大的堂兄丛宏滋,在文登城西南角租了三间平房作宿舍。他们避开学校当局的阻挠,经常约一些进步同学在这里集会,学习革命理论和讨论苏联十月革命的经验和道路。议论时政,抨击蒋介石的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反动政策。

1935年春,林江考入省立烟台八中高五级。不久,党派程伦(程祥云)和李英岚(女)来胶东开展工作。为便于工作,他俩以兄妹相称,并在林江家里居住,对外假称是林江的同学,从外地到此谋生的。

这年夏天,在外地读书的林江和他的妹妹林向英(丛祝滋)、弟弟林明(丛祥滋)都回家度暑假,程伦和李英岚经常和他们一起读书,讲苏联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事,教唱《国际歌》。林江在这两位同志的帮助和影响下,思想进步很快。一天傍晚,程伦约林江到村边散步,简单地介绍了自己走过的道路,并告诉林江:他坐过国民党的监牢,受过酷刑,是共产党员。你父亲也是共产党员,都是“自己人”。当林江知道真情后,感到十分欣慰,使他更增加了对程伦和父亲的敬慕之情。

1935年9月,林江由程伦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当时以张连珠为书记的中共胶东特委正在积极准备发动农民暴动。程伦在石岛举办军政训练班,对各县选派的学员进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。林江和他的父亲也在紧张地协助程伦进行暴动的准备工作。林江利用假期到各村镇送信,传递消息。

紧张而又充实的假期就要结束了。有一天,林江向程伦提出:我不想回烟台上学了,我要留下来参加暴动,请组织批准。林江满以为程伦会答应他的要求。却没有想到程伦不同意他留下,要他回学校继续读书,并耐心地开导他,要他在同学中搞好宣传和组织工作,扩大党的影响,这也是对暴动的支持,也是非常重要的革命工作。林江想通了,按时返回了学校。但是,他的心却平静不下来,日夜期待着暴动的消息。

1935年11月29日,中共胶东特委发动的文登、海阳、牟平、荣成、莱阳等县农民武装暴动,象晴天霹雳震撼了胶东大地,使反动地主、官衙和国民党极度恐慌。但是,这次暴动只坚持了七天,就在军阀韩复集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。暴动总指挥张连珠被俘后在文登城西关外遇害;副总指挥程伦和20多名革命同志也在海阳县夏村镇(现为乳山县)惨遭杀害;李英岚被关进牟平监狱。暴动失败以后,林江心里十分焦急,没有等到放寒假,他就从烟台匆匆赶回家中。

家中的空气令人窒息,父母紧锁双眉,整天沉默不语。林江为打听程伦和李英岚的下落,四处奔波。他所见到的都是一幅幅被反动派残害后的悲惨景象;他所听到的也是群众的哀叹和啼哭之声。当他得知程伦已被杀害,李英岚被关押的消息后,顿时觉得天昏地转,悲痛万分。同时越激起了他对敌人的无比仇恨。他默默发誓:我们要加倍地工作,一定要为死难的同志报仇!

传统的新春佳节失去了昔日的欢乐气氛,清冷而沉闷的寒假,令人感到特别的冗长和凄凉。林江和他父亲一起为了营救李英岚,变卖家产,求亲拜友,以全家的生命财产担保,全力营救亲人。同时林江根据党的指示,在烟台地区建立与发展“民先”组织。他废寝忘食,利用假期积极开展工作。他先后介绍自己的弟、妹和亲友参加了“民先”,还到文登城南门外、西门里、文登乡师和宋村、汤村等地发展“民先”组织。

在省立烟台八中,林江以高五级为基地,先后在高六、高七级和初中十六、十八、十九、二十级发展一部分“民先”队员,同时还到烟台真光女中、益文中学及附近的小学教师中发展“民先”队员。由于“民先”组织发展快,队员增多,就在烟台市西半部的几处中学成立一个“民先”大队,由林江担任大队长;东半部在志孚等学校成立一个“民先”大队,由穆林担任大队长。林江除和穆林保持密切联系,交流工作情况,相互配合,开展工作外,还先后与济南、青岛、西安等地的抗日群众团体取得联系,使烟台的抗日激浪汇入全国人民的抗日洪流之中。

1936年暑假,林江只身一人到牟平监狱探望李英岚,带去了衣物和食品,更重要的是带去了党和同志们的深情厚谊。

这年秋后的一天,父亲给林江寄来了几十块钱,附了一封信,说李英岚的案子已经有了松动,要林江立刻去保释。标江十分高兴,便假托母亲生病,要立即回家探望为由,请了几天假。他东挪西借,加上平日积下的生活费,共凑了100多元,借了辆自行车,第二天一早就骑车奔牟平县城去了。行前,他做了最坏的打算,嘱咐已经转入烟台八中初中部读书的弟弟林明:“我如果十几天不回来,又无音信,你立即回家报告父亲。”

出乎意料,这次保释很顺利。三天后的一个下午,林江和李英岚回到了烟台。林江叫妹妹向英弄了套衣服给她换上。为了李英岚的安全,林江还买了一张去上海的船票,第二天亲自把她送到码头,眼望轮船离开烟台港,向大海驶去,他那颗悬着的心,才算落了下来。

程伦的牺牲,李英岚的离去,使林江感到自己的责任更大了。他除了在本校高年级同学中做宣传、组织工作外,还到真光女中、志孚中学和附近的小学教师中进行工作,鼓动大多数学生参加学生会的公开活动。组织部分进步学生成立了读书会、文学研究会、歌咏队等,为学生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1936年11月,当日寇进犯绥远时,林江出于爱国激情和作为学生运动的领导人,在校内首先发起并组织了“大路歌咏队”。经过宣传和筹备,歌咏队员很快发展到30多人,林江亲自担任歌咏队长。通过演唱进步歌曲,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忱,宣传了我党抗日救国的主张,揭露了蒋介石国民党的投降卖国政策。“大路歌咏队”的活动,在学生中,在社会上,引起了强烈反响,同时,也引起了国民党烟台当局的注意。不久,国民党市党部即命令学校训育处,强行解散了“大路歌咏队”,并不准学唱聂耳的歌曲。训育主任宋源溪还就此找林江谈话,企图从中发现什么蛛丝马迹,抓个把柄,但没有得逞。宋又在学校中扬风,说歌咏队“别有政治背景”,歌咏队员都上了黑名单等等,以此进行威胁。林江对此,沉着机智,随即改变了斗争策略。他们又以爱好文艺为名,以排演京剧《苏三起解》为掩护。继续演唱进步歌曲,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。12月“西安事变”发生后,学校当局以蒋介石“蒙难”为由,连排演京剧也被禁止了。当蒋介石被放回南京后,国民党政府又下令各地庆祝蒋介石“脱险”,学校当局又动员爱好文艺的学生排练节目,组织晚会。对此,林江经请示地下党组织同意,积极组织一些进步同学演出了曹禺的话剧《雷雨》,巧妙地将这次敌人搞的所谓庆祝活动,变为宣传我党抗日救亡主张的一次活动。

1937年6月底,林江的堂兄丛宏滋,从北平宏达中学转到烟台八中续读。他参加过“一二·九”爱国运动。他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北平学生运动的详细经过和“西安事变”的情况,还介绍了“学兵队”的战斗生活及他们去陕北访问红军的故事,并教林江他们学唱抗日救亡歌曲,使滨海一隅的爱国青年眼界大开,增强了抗日救亡的胜利信心。当时,林江等人虽然年轻,经验也少,但他们善于学习,并及时向地下党组织汇报请示工作,所以工作开展得很活跃。

“七七”事变后,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。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。这时,林江全力投入抗日救亡工作,有时彻夜不眠,暑假也没有回家,留在烟台进行救亡活动。9月,在他的倡导和推动下,成立了“救亡歌咏队”。这个歌咏队,是在中共烟台市委领导下的以“民先”为核心的全市性抗日救亡文艺团体,林江任队长,丛宏滋任指挥。在烟台的丹桂戏院等处联合公演,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。以后,他们又与流亡到烟台的平、津学生相配合,将抗日救亡活动搞得更为深入。

在斗争实践中,林江愈来愈感到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,不能适应新的革命形势,迫切要求到革命圣地——延安学习。烟台市党组织经过研究同意他的要求。于是,林江于1937年10月离开烟台,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。1938年6月,校领导任命他担任连队指导员,后又调任校政治处宣传干事。是年10月,他出席了西北青年救国会第二次代表大会。11月28日,林江离开了延安,辗转6个多月,于1939年6月回到了生养他的胶东半岛。

这时,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。在这敌我斗争极为残酷的时刻,林江受党的派遣,出任中共胶东区委青委书记。1939年8月,在胶东青年第一届代表大会上,他当选为胶东青联主任。会上,还一致通过了林江提出的在胶东建立抗日先锋队组织的议案。从此,胶东有了抗先队的组织,成为后来“青抗先”组织的基础。

林江积极动员青年参军,亲自倡导建立胶东青年抗日武装——青年营。并在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了儿童团、少先队,配合“青抗先”和民兵站岗放哨,看护伤员和传递鸡毛信等。

1940年,林江在少先队的基础上,又选调了一部分儿童干部,倡导并亲自组建了孩子剧团,归胶东区党委青委直接领导。他们在艰苦的游击战争的环境中,坚持自编自演,通过文艺形式,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,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抗日宣传活动。

林江很重视孩子剧团的政治文化学习,经常请区党委领导同志给剧团作形势报告,使他们了解国内外的大事,开阔孩子们的眼界。

1941年5月中旬,胶东青联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,林江再次当选青联主任。在大会上,他作了题为《抗战的胶东青年》的报告,分析了抗战形势,明确了青年所肩负的历史任务,号召青年带领群众坚持抗战,反对投降;坚持团结,反对分裂;坚持进步,反对倒退,贯彻了党中央确定的路线。

1942年春,林江被选为山东省青联常委,兼任胶东青联主任。同年10月21日,林江率胶东区党委“双减”工作团到西海地委帮助指导工作,以期总结“双减”工作经验,指导胶东“双减”工作的开展。

11月下旬开始,日寇在赵保原部等顽军配合下,对我胶东地区进行大“扫荡”。到12月下旬,敌“扫荡”的中心转向烟青路以西。林江随西海军分区坚持反“扫荡”斗争,被日伪军合围于大泽山地区。因敌众我寡,不少同志英勇牺牲。林江抵抗到最后一刻,拔枪自戕,壮烈殉国,实践了自己的“宁可战死,绝不当俘虏”的钢铁誓言。

林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,是胶东青年的组织者和领导者。他对胶东青年运动的发展,作出了突出贡献。他的牺牲,使胶东人民,特别是广大革命青年十分悲痛,他们纷纷书写挽歌、悼词和纪念文章,以寄托哀思。

为了永远纪念他,1946年“五四”青年节期间,胶东青联作出决定,将林江的坟墓从南招移至胶东革命烈士陵园。

林江同志的英名永垂不朽!